講粵語 | 孫中山先生為何外號“孫大炮”?

在粵語里面說人吹牛、說話浮夸不可靠,甚至說謊,就會說他“車大炮”。

那“車大炮”這個詞究竟是怎么來的呢?有兩個不同的說法。

第一個比較有文化一點,說車大炮這個詞,原本是古漢語。

車原來是奢侈的奢字,是夸張吹噓的意思,而炮的本字,則是大字頭一個柳樹的柳的右手邊,這個字的意思是大的意思,而大炮,就是大得很厲害了。

后來廣東人把這幾個字簡化,就成了現(xiàn)在平常大家用的車大炮了。

而另一種說法,則是和孫中山先生有關。

話說當年孫先生在南洋號召革命,為了募集資金,對捐款人許了不少官,也拉了不少年輕人參加革命。當?shù)氐囊恍├先思覍λ芊锤?,覺得他讓子孫們?nèi)ジ锩鼘嵲谔kU,而且他許的官恐怕落實的機會也不高。所以不少人稱他做“孫大炮”,覺得他說話猶如放空炮,聲響是很大,可是沒什么料到。

不過孫先生自己的解釋就不一樣,他說自己當年在鎮(zhèn)南關起義時,親自發(fā)炮打擊清軍,所以外號大炮。

這兩個關于“孫大炮”的說法究竟哪個才是真的,大家不妨自己判斷一下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