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穿越到古代沙灣,身為路癡的我,一定找不著北。

沙灣燈籠

粵俗悅畫:沙灣燈籠

?

何苦,形容不值得之事

?

 

番禺沙灣多姓何,舊時大戶人家,家宅門口多有大燈籠,寫上主人姓甚名誰,一望便知。沙灣多何姓,好多門宅燈籠寫著“何府”?!案迸c“苦”,粵音相同。于是呢句粵語歇后語為:沙灣燈籠——何苦。

天下“不值得的事情”多了,“何苦”多用作否定反問句。使用時注意,普通話不可用,因為“府”與“苦”發(fā)音不同。

 

沙灣由來

 

公元前214年,秦始皇在廣州地區(qū)設南海郡,郡治番禺(現(xiàn)廣州越秀區(qū)),番禺得名于兩山之名,番山、禺山。此兩山在歷代建城過程中早已被推平,僅余番山亭、禺山路等歷史遺痕。

首任南??の救螄淘诂F(xiàn)中山四路舊倉巷附近修建番禺城,史稱“任囂城”。此時,城南以外,仍是一片汪洋海灘。

迄至東吳,廣州刺使步騭至番禺城址,登高遠望,還不禁發(fā)出這樣的慨嘆:“睹巨海之浩茫,觀原藪之殷阜?!?/p>

沙灣始建于南宋,始建于古海灣的半月形沙灘之畔的“豬腰崗”,故名“沙灣”。據(jù)史書記載,至宋代,沙灣以北已成陸地,以南尚屬淺海,以后陸續(xù)圍海造田,面積不斷擴大。

 

?沙灣何氏來源

 

根據(jù)何氏族譜記載,沙灣何氏本姓為姬,是周武王支子虞裔的后代。后易姓為韓,是韓國貴族。秦并六國時,為避秦兵的追殺,改姓何。

漢武帝平越,何氏從中原南遷至粵北湞陽,宋代遷至廣州。

欲談沙灣何氏,先插一個小知識:

 

廣東第一個探花

 

李昴英(1200-1257),字俊明,號文溪,廣東番禺人。

粵俗悅畫:沙灣燈籠

李昴英像

圖片源自網(wǎng)絡

南宋寶慶二年(1226),李昴英上京會試,成為廣東科舉考試的第一位探花。

他為官潔正,忠直敢諫,宋理宗謂之:南人無黨(指其正直,不結黨營私)。

曾擢升為大宗正卿、國史編修、龍圖閣待制、吏部侍郎,封番禺開國男,食邑三百戶。

去世后,朝廷賜予了忠簡謚號。而今李忠簡祠依然聳立于沙灣鎮(zhèn)沙東村,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。

粵俗悅畫:沙灣燈籠

李忠簡祠

圖片源自網(wǎng)絡

 

沙灣何,有仔唔憂冇老婆

 

何氏族人何德明,博學多才,時為李昴英的西賓(家塾教師)。

一個偶然的機會,何德明來到人跡罕至的沙灣,發(fā)覺珠江每年都會從上游攜帶大量泥沙在這里沉積,使沙灘年年增大,土地極為肥沃。

粵俗悅畫:沙灣燈籠

宋代沙灣古鎮(zhèn)推敲區(qū)位圖

圖片源自網(wǎng)絡

粵俗悅畫:沙灣燈籠

象賢堂—紀念沙灣何氏的宗祖何德明(號象賢)

圖片源自網(wǎng)絡

于是,何德明借助李昴英的顯赫之力,向官府申請,購買在番禺沙灣一帶的土地、水面和山岡。據(jù)說,何德明當年購買的地域,約有三百多頃,稱為“魚游鶴立三百頃”。據(jù)說在發(fā)展的鼎盛時期,何氏宗族擁有的土地一直綿延至從化境內(nèi)。

何氏宗族經(jīng)濟富裕,族內(nèi)福利優(yōu)厚,族內(nèi)的男丁,一年四季有錢分,紅白喜事有補貼。結婚有“大床金”,讀書有“學金”,生子女有“姜醋金”,死亡有“帛金”。鄰近四鄉(xiāng)之人都是羨慕不已。“沙灣何,有仔唔憂冇老婆”

粵俗悅畫:沙灣燈籠

 

興旺的沙灣

 

粵俗悅畫:沙灣燈籠

清末民田區(qū)、沙田區(qū)空間劃分示意

圖片源自網(wǎng)絡

伴隨沙灣何氏的興起,沙灣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消費市場。號稱有三街六市。

三街是亞中坊的車陂街、市東坊的新街、三槐里王族的緣善大街。三條街的屋宇都是當?shù)丶椎茸≌?,也就是今天所說的“富人區(qū)”了。

六市是村中心的大市、安寧市、村東的第一里市、村南亭涌里和一文渡間的云橋市、村西蘿山里的蘿山市以及更西的三槐里市。

以小吃聞名遠近的沙灣,各種粥粉店、牛奶甜品店和大大小小的餐館更是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

日落之后,大戶人家都會點亮掛在在門前的燈籠,沙灣燈籠理所當然都顯示:

何府

沙灣大部分地方都掛何府的燈籠?;浾Z中,“府”、“苦”同音,于是就有歇后語:

沙灣燈籠——何苦(府)

我嘅興趣,你嘅支持,

你嘅關注,我嘅動力。

粵俗悅畫:沙灣燈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