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 

公園前,一個經(jīng)常畀人打錯成“公元前”嘅車站,同時都系廣州地鐵系統(tǒng)中第一個換乘車站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佢嘅客流量完全唔會輸畀“地獄西路”,咁大家有冇諗過,點解公園前叫做公園前?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其實,“XX前”系廣州地名其中一個著名套路,咁廣州地名仲有咩其他套路?等阿咩同你科普下啦。

XX前

“XX前”表達某個地點之前,可以系一條路或者街巷嘅名,亦都可以表示一片區(qū)域。

公園前:

由于位于人民公園之前而被命名,最初系老一輩廣州人口中嘅一個路名(原公園路,又稱公園前),演變到今日,指代一片區(qū)域。

?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?

根據(jù)廣州地名網(wǎng)資料,除咗越秀區(qū)嘅公園前,喺花都同從化都分別有一條公園前路。

除咗“公園前”,廣州仲有唔少“XX前”嘅名稱

財廳前站:

公交車站站名,由于喺廣東省財政廳大樓前而得名,依家已經(jīng)改名為“財廳站”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?

舊部前:

東起越秀區(qū)一德路,西至玉子巷,喺兩廣(清朝兩廣總督)部堂前而得名?,F(xiàn)有省一級學?!芭f部前小學”

操場前:

越秀區(qū)人民中路東側(cè),南起大德路,北至同樂路,清代時期,此地系駐粵八旗兵前鋒營箭道,有軍隊操練場地,故名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三府前:

越秀區(qū)海珠南路東側(cè),東接玉子巷,西至海珠南路,因喺清代三府衙門之前而得名。

槐花前:

越秀區(qū)文德東路東端南側(cè),原有華光廟,寺廟隔離植有好多槐花樹,故得名槐花前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?

松漱前:

海珠區(qū)寶崗路南段西側(cè),東起寶崗路,西至半山亭,因在松漱坊(已毀)之前,故名。

由于時間關(guān)系,仲有崗前路、新洲前、府前路、署前路、祠前大街、學堂前、華林寺前、南洲前、汛地前等就唔詳細講啦。

XX通津

“津”系碼頭嘅意思,以前特指珠江邊嘅碼頭、埠頭,好多江邊小路被冠以“XX通津”,呢種叫法大概起源于明代。

其中最神奇嘅就系“寺貝通津”,

寺貝通津

位于越秀區(qū)東山一帶,“寺”系指東山原有嘅一座寺廟東山寺(俗稱太監(jiān)寺),“貝”系“背面”嘅意思,“寺貝通津”嘅意思其實系:

東山寺背后通往海邊碼頭嗰條路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?

一個咁高大上嘅地名,其實背后嘅意思就系咁通俗易懂。

相似地名仲有:

前鑒通津(東華東路附近)

筑南通津(東山廣九大馬路)

太平通津(沿江路舊央行后邊,太平沙附近)

云海通津(越秀區(qū)較場西路附近)

幸福通津(荔灣區(qū)文昌北路附近)

龍導通津(海珠區(qū)工業(yè)大道附近)

第X甫

關(guān)于“甫”字嘅含義,有好幾種講法,

第一:“甫”由商鋪和水埗(碼頭)演變而來

第二:“甫”系指平坦而未耕種嘅地貌

第三:“甫”系古南越方言中“村莊”,黃埔、東圃和十八甫都系指村莊

咁多“甫”字嘅地名,其中就以老西關(guān)嘅“十八甫”最獨特。

十八甫

指沿西濠西岸及下西關(guān)涌(大觀河)兩岸嘅18條商業(yè)繁盛街圩,系西關(guān)最早嘅商業(yè)區(qū)。

?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?

第九甫以德星里分出上九甫和下九甫,與第十甫共同組成如今上下九步行街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不過十八甫只有第二甫、第三甫……直到十八甫,但系并冇“第一甫”,因為其實“第一甫”嘅街名系“第一津街”。

第一津街

位于通向越秀山腳嘅蘭湖水道,系明代城西護城河嘅第一個埠頭,舊時嘅人命名為“通津”(參考上邊第二個命名套路),一直沿用至今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由此延伸出一句廣州歇后語:

第一津——冇甫(譜)

以上系三個廣州地名較為常見嘅套路,系咪覺得睇好似好高大上嘅地名,實際上背后來源都好通俗,并唔系好似我哋諗嘅咁復雜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可以睇得出,廣州地名起源基本上遵循以下幾個原則:

第一,地點所處位置;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第二,所處位置附近有冇古城墻、城廓、官署、建筑名勝等;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第三,附近從事行業(yè),居住名人或者發(fā)生歷史事件有關(guān)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其實好多你熟悉或者覺得好犀利嘅地名,其實來源都簡單到令你覺得出人意料——

石牌(天河區(qū))

此地原為墳墓眾多嘅山崗,一塊塊墳碑到處豎立,舊稱石碑,后改稱石牌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大北、小北(越秀區(qū))

明、清兩朝城墻大北門、小北門在此,故名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西關(guān)(荔灣區(qū))

?明、清時處城之西部而名西關(guān)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花地(荔灣區(qū))

初名“花埭”,埭即土堰之意,此地人以種植花卉為生,清代取名花地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黃沙(荔灣區(qū))

原是珠江邊大沙灘,盡是黃沙而名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三角市(越秀區(qū))

因清朝有一集市為三角形而名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雙門底(越秀區(qū))

此地位于番山、禺山之間,南漢王鑿通疊石,建雙闕于其上。宋朝時改雙闕為雙門,居民居其下,皆稱“雙門底”。上世紀60年代正式叫做北京路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明心路(荔灣區(qū))

因附近有盲人院,取“目瞎心明”之意而名明心路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彩虹橋(荔灣區(qū))

南漢時建有石橋,形狀如彩虹吸水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陸居路(荔灣區(qū))

解放后水上人民生活開始安定,從艇上搬到陸上建屋定居,結(jié)束了終年飄浮的日子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大策、小策(荔灣區(qū))

大策溪與小策溪,流經(jīng)花地,得名,與梵文無關(guān)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棠下街(天河區(qū))

傳聞喺甘棠樹下開村,故名。另記載,周朝召公出巡,曾在路邊甘棠樹下聽訟決獄。后人感其恩德,敬愛其樹?!案侍臉湎隆庇芯拺严热硕鞯碌囊馑肌?/p>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流花路(越秀區(qū))

流花路嘅西側(cè)相傳系晉代芝蘭湖(今流花湖花園),劉氏皇帝與宮女妃嬪宴游其間,宮女早上梳妝時,將隔日的殘花丟入水中,落英繽紛,得名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龍洞街(天河區(qū))

由龍眼洞村為基礎(chǔ)組成,其得名原因相傳有9種,古籍曾記因廣植龍眼樹而得名?!岸础毕荡?、寨嘅土名,故龍眼洞又簡稱龍洞。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

之前,曾經(jīng)有篇文章講過“廣州老地名近20年消失近兩千個”,雙門底變北京路就系其中一個例子。

?

地名系一個城市嘅文化沉淀產(chǎn)物,或者終有一日,上面嘅地名有啲都會消失,但系起碼會有人記得佢哋背后嘅意義,比如睇完呢篇文章嘅你哋。

各位自己友,

你哋屋企附近有冇啲特別嘅地名,

喺評論區(qū)講嚟聽下!

素材出自廣州地名網(wǎng)、知乎、百度百科等

羊城網(wǎng)負責整理編輯

 

廣州地名套路,你行過幾多條?